top of page
「波士頓家族企業研究協會」指出,
只有30%家族企業傳承到第二代,
10%傳至第三代,能傳至第四代及以後僅剩3%。

中國社會科學院估計,在未來數年,有近300萬民企須面對傳承問題;在香港,不少五十、六十後的白手起家的企業家逐步踏入退休之齡,我們還能不重視企業傳承這個課題嗎?

接班人的選擇和培養及接班人的不力都是華人家族企業的傳承過程中一直困擾著企業掌舵人的問題。而專門研究家族企業傳承的學者李志誠,以「整全富裕五維理論」談論家族傳承。包括家庭理念的凝聚、家族關係的延續、家族知識的轉移、家族財富管理和家族企業的交接。

家族理念、人生觀以及經營手法沒有其他人能插手。可是,財富管理方面我們能從旁協助並提供專業的知識及分析。我們與香港家族企業傳承研究協會有緊密的合作關系,有助客戶獲取最真切的幫助。

家族公司接棒困難的原因

外在原因

  • 經濟環境改變

  • 營運方式改變

  • 社會及教育制度的改變,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發展機會

  • 中國大陸的商機及來自當地的競爭

內在原因

  • 上一代工作太投入,影響家庭關係

  • 欠缺與下一代的溝通

  • 不願承父輩辛勞(八成富二代拒接班)

  • 第二代的管理模式 - 「用人」

  • 難以繼承先輩的特殊能力與資產,力有不遞

  • 創辦人遲遲不退/抗拒改變,形成影子權力

  • 社會環境改變,對家族事業沒有興趣

  • 權力不均

  • 家族人事複雜,內訌

  • 蘇州屎,執手尾

成功家族財產傳承規劃案例

2014年1月7日

香港TVB榮譽主席邵逸夫,於1973年先後成立「邵氏基金會(香港)」和「邵逸夫慈善信託基金」;於1997年訂立遺囑分配家產,Shaw Holdings Inc.由邵逸夫慈善信託基金全資擁有。2002年11月成立「邵逸夫獎基金會」,2014年家中逝世。

2015年5月21日

荔園前主席邱德根幼子邱達根宣布2015暑假會將荔園重現中環,完成祖父遺願。

失敗家族財產傳承規劃案例

1989年12月

台灣永豐餘前董事長何壽山心臟病猝死留下75億元財產。何壽山先生未做遺產分配,所以由法律解決。元配告六名子女,爭取行使「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取得24.7億。一審判決元配取得24.7億元,二房兄弟不服上訴二審,二審和解,同意元配取得24.7億元。

然而國稅局以全數75億元遺產計算遺產稅,元配向高等行政法院提出訴訟,高等行政法院判決元配蔡蕙心勝訴,遺產稅的計算須將75億元扣除24.7億。

bottom of page